生物安全(PCR)實驗室建設規劃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全球抗疫情況嚴峻,在我國對抗病毒的交鋒中,病毒檢驗是戰“疫”的重要環節,陽型病例的確診關鍵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測。根據我國生物安全防護要求,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檢測要求適用于“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業內簡稱P3實驗室”
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金標準”,而檢驗步驟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小心謹慎,在實際操作中,實驗員必須“一個一個地開蓋加樣和核酸提取”。P3實驗室是檢測人員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的地方,實驗室需要完全密封,房間內處于空氣負壓狀態,人流、物流、氣流單向流動,確保在里面的污染物不會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
檢驗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采集檢測樣本,如咽拭子或肛拭子。檢測樣本通過帶互鎖裝置及紫外線殺毒功能的傳遞窗進入到P3實驗室,可有效避免傳遞樣本時污染物的流通,不污染實驗室外環境。
2、樣本在水浴箱經半小時56攝氏高溫滅活,使病毒蛋白喪失生理活性,不再具備感染、發病和繁育的能力。
3、在標本采集處理間,實驗員取得滅活后的樣本時,首先進行震蕩,接著開蓋加樣。樣本在開蓋轉移的過程中,病毒很容易曝露在實驗室的空氣中,與實驗員基本上是零距離接觸。
4、人工核酸提取流程繁雜,雖可以使用儀器輔助,但由于比對的需要,往往要加以人工操作,這需要反復進行離心、加試劑、洗滌等10多個步驟。
5、提取的核酸送至核酸檢測室內,就需要上儀器設備了。把提取的核酸加入到擴增試劑中,通過熒光PCR儀進行RT-PCR反應,將提取的核酸逆轉錄成DNA,再以DNA為模版,對特定位點進行擴增,利用不同的溫度進行變性、退火和延伸,對每個循環采集熒光值,45個循環后繪制熒光曲線,用時約110分鐘,實驗員根據熒光曲線分析判斷結果的陰性和陽性。
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都將會造成“假陰性”或“假陽性”。在檢驗全過程中,對于異常樣版,實驗員采用不一樣的實驗試劑開展核查明確;次之,每開展一批實驗,均會任意插進三個以上空白對照,對于陽型樣本會開展病毒基因的測序核對,以避免“假陽性”的出現。檢驗后,按時隨機抽取檢驗后的樣本送第三方實驗室開展檢驗,對數據信息開展數據分析,另外也參加相關部門的室間質評,確保檢驗的精確性。
那么,強大的P3實驗室,到底是怎樣建造的呢?
微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BSL-3),通稱P3實驗室。在P3實驗室設計方案時如何防止感染的產生十分關鍵。工程建筑平面圖的合理布局、工藝流程的科學直接關系到P3生物安全實驗室安全使用。通過對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的P3生物安全實驗室分析整理得出:P3實驗室大致可分為“三區二通道”、“三區一通道”、“單區單通道”等形式。
P3實驗室相關設計依據:
1.<who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1993年)
2.<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1997年)
3.<潔凈廠房設計規范>(1984)
4.<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J19-87)
5.<消毒管理辦法>(衛生部1992)
6.甲方提供的實驗室平面布置圖等有關技術資料和要求